關於馬拉松的二三事
<圖1>今年台北馬由雷理莎以2小時40分54秒奪得國內女子冠軍。
隨著12月台北馬拉松的到來,也讓跑友們更加熱血沸騰,期望在年底這場壓軸重頭戲中大展身手、刷新個人PB。今年台北馬在寒流的助攻下,確實讓各路高手都表現更好,來自衣索比亞的凱辛更是打破大會紀錄,以2小時25分55秒奪得女子組全馬冠軍!國內女子全馬冠軍雷理莎也以2小時40分54秒創下個人最佳紀錄,一舉躍升百傑第四名。
什麼是個人PB呢?初次聽到還真有點霧煞煞,其實關於馬拉松有一些常用的英文術語,在此幫各位做個統整,讓你更瞭解跑界的朋友們都在說些什麼!
<圖2>關於馬拉松有一些常用的英文術語,初次聽到還真有點霧煞煞。
1. PB:Personal Best,個人最佳成績,例如PB破3指的是個人最佳紀錄低於3小時。
2. SUB:成績低於時間之下,例如SUB 2指的是全馬時間低於2小時。
3. Cadence:步頻,指的是每分鐘的步伐數,根據研究指出,每分鐘180步是最有效率的步頻。
4. Pace:配速,指的是跑完每一公里所需的時間,例如5分速就是以五分鐘跑完每一公里。
5. Pacer:配速員,在馬拉松比賽中會有多位配速時間不同的配速員帶領跑者以適合自己的速度完賽。
6. MP:Marathon Pace,馬拉松配速,指的是跑完全馬的目標速度。
7. Speed Run:間歇跑,指的是高強度跑步訓練中穿插休息或慢速跑,以提升瞬間爆發力及跑速。
8. LSD:Long Slow Distance,長距離慢跑,指的是以低強度的方式進行長距離跑步訓練,可以藉此提升肌耐力及有氧能力。
9. Gun Time:大會時間,指的是以大會起跑時間作為時間依據。
10. Chip Time:晶片時間,指的是以個人通過起跑線的時間作為時間依據。因為馬拉松參賽人數眾多,每個人經過起跑線的時間不同,所以用到達時間扣除晶片時間,才是真正的跑步時間。
11. BQ:Boston Qualification,波士頓馬拉松達標時間,波士頓馬拉松是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相當知名且設有參賽門檻,需在有認證的馬拉松賽事中達到成績門檻,才能參加這場馬拉松。
<圖3>台北馬拉松是台灣唯二有通過菁英標籤的馬拉松賽事。
那什麼是有認證的馬拉松呢?目前認證又分為兩種,一為IAAF標籤認證,二為AIMS賽道認證。IAAF為國際田徑總會的英文簡稱,總會根據每場馬拉松的參與人數、交通管制、補給站及醫療站設置、轉播狀況…等,將馬拉松分為菁英白金標籤(Elite Platinum Label)、菁英標籤(Elite Label)、一般標籤(Label Race)三個等級,而臺北馬拉松和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是台灣唯二有通過菁英標籤的馬拉松賽事。
<圖4>田中馬拉松有經過AIMS賽道認證精準測量路線距離。
AIMS是國際馬拉松暨長跑協會的英文簡稱,AIMS賽道認證則是由國際認可的丈量員精準測量馬拉松路線的跑步距離,實際路線最短的距離需為42.195公里,目前如台北國道馬拉松、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高雄國際馬拉松、金門馬拉松…等知名的台灣馬拉松都有通過賽道認證。如果要參加奧運、亞運等國際級的跑步比賽,需透過參與各式有認證的馬拉松比賽累計積分,才能登上運動最高的殿堂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