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五十肩」

<圖1>五十肩初期時常被誤判為發炎或拉傷。
當肩膀發生疼痛時,通常被認為是肌腱炎或是肌肉拉傷,只要減少肩部活動以及多休息,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痊癒。但是隨著時間過去,肩部疼痛感不減反增,而且彎曲轉動的角度逐漸受到限制,肩膀也因為疼痛不敢使力,轉而運用頸部及手臂代償出力,長期下來讓肩、頸、手臂上半部都出現發炎症狀,此時趕緊前往就醫,才發現事情大條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發炎或拉傷,而是「五十肩」!

<圖2>五十肩的特徵是晚上睡眠靜止時反而更加疼痛。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主要是肩關節囊因發炎而導致沾黏,使肩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常見的病徵就是無法舉手、無法扣內衣、無法轉動手臂,由於此種情況好發於中年人身上,特別是五、六十歲左右,故有「五十肩」的稱號。由於五十肩病程初期多為肩部疼痛,所以相當容易讓人忽略,待一段時間後,關節囊發炎沾黏造成肩膀轉動困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起居,才會令人重視。五十肩的患者常因肩膀轉動至某個角度時出現疼痛,進而避免該動作,並減少肩關節的活動及使力,久了反而使肩關節沾黏更嚴重、受到限制的角度更廣泛,於是又因疼痛更不敢活動肩膀,產生惡性循環。肩膀的沾黏會使肌腱發炎、肌肉攣縮,危害肩膀的平衡及穩定度造成劇痛,而且多數患者會覺得靜止時比活動時疼痛,晚上睡眠時反而比白天工作時更疼痛。

<圖3>當肩膀從疼痛出現僵化、無法上舉,就是進入冰凍期了!
五十肩的病程可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疼痛期、冰凍期及解凍期。初期疼痛期肩膀上舉或伸展時會感到疼痛不適,漸漸地在夜間休息時會產生劇痛,次數越來越頻繁,嚴重影響睡眠狀態,持續時間約6-9個月。中期冰凍期疼痛感會稍微減緩,但是肩膀組織發炎產生沾黏僵化,肩部活動受到限制,影響日常生活動作,持續時間約4個月至1年。解凍期透過就醫治療,讓肩膀發炎疼痛降低,並積極從事運動復健治療,增加肩膀活動的角度及方向,時間則需長達半年至兩年。
一般在治療初期,醫生通常會給予口服或注射消炎止痛藥減緩疼痛,並搭配物理治療以熱敷、電療、光療幫助組織修復, 最後再從事運動復健。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運動復健方式:

<圖4>手指爬牆運動 (圖片取自:愛長照)
1.手指爬牆運動
面向牆壁或是側向牆壁,將手指輕觸牆壁,再慢慢將手指往上爬行,同時將身體也逐漸靠近牆壁,當手指到達最頂端或是疼痛度達五分左右的高度,將手指停留於該處約30秒鐘,再慢慢往下爬行。

<圖5>擦背運動
2.擦背運動
將一條毛巾置於身後拉直,患有五十肩那側的手部置於下方,也就是靠近腰部的位置,另一手則置於肩膀上方,雙手抓緊毛巾兩端上下滑動,好似擦背一般運動。

<圖6>鐘擺運動 (圖片取自:愛長照)
3.鐘擺運動
雙腳前後站立,並拿一張椅子作為手部支撐,患側的手拿啞鈴或是水瓶自然擺動,彷彿鐘擺一般。剛開始先以小幅度擺動,漸漸加大幅度直至疼痛感約五分左右的幅度,擺動時可以左右擺動也可以前後擺動,增加肩關節活動。
其實要治療五十肩並不困難,但確實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畢竟要讓僵化的肩膀再度變得靈活,需要仰賴長期的運動復健。所以當肩膀出現疼痛時,千萬不要輕忽,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